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崴立股東結構

董監事資料 ↑TOP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
0001 董事長 關永昌 0
0002 董事 陳 正 100,000
0003 董事 唐政欽 300,000
0004 董事 米田孝夫 株式會社 25,200,000
0005 董事 貝 博幸 株式會社 25,200,000
0006 監察人 陳英俊 200,000
0007 監察人 海野富章 株式會社 25,200,000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28733315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備註)
公司名稱 崴立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資本總額(元) 7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630,000,000
代表人姓名 關永昌
公司所在地 新竹縣湖口鄉新興路458號
登記機關 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 096年06月11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097年06月09日
所營事業資料
(新版所營事業代碼對照查詢)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C01110 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製造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14 意見:
匿名 提到...

我從業內朋友聽到的情況是:關永昌是被楊德華趕出去的。
聽說:
2002年:關永昌邀請楊德華接任亞崴董事長時,楊德華曾經公開承諾對於原經營團隊的尊重,並尊重關永昌創立亞崴時,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理念。
2007年初:楊德華認為亞崴羽翼已豐,公開對全體員工宣佈要他要收回經營權,準備用花幾百萬打發走關永昌。
2007年3月:關永昌無奈中一氣之下,提出辭呈,宣佈辭去亞崴全部職務。(朋友提醒我去看看關永昌2007年3月辭職時,亞崴的公告內容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2007年6月:關永昌成立崴立公司,楊德華也有所警覺,自己對雜誌說他跑了好幾趟TOYOTA去鞏固關係,但是似乎效果不佳。
2008年初:日本TOYOTA正式投資加入崴立,占崴立40%的股份。
2008年3月:TOYOTA和亞崴斷絕關係。亞崴並未對外宣佈此事。

匿名 提到...

楊董與關總的衝突點:
1.關總希望楊董都不要介入經營管理,純當投資人,但台灣甚少有董事長都不管事的.
2.關總對獲利的想法是1/3給經營管理層,1/3給股東,1/3留在公司,此與楊董的想法不合.(lensun23)

匿名 提到...

關總在1986年創立亞崴時,我是原始小股東之一。
當時關總的4-3-3理念(股東40%、員工分紅30%、留在公司發展基金30%),早在擬定公司章程時,以及後來創投進入亞崴時,4-3-3的理念就已經放棄了,因為沒有任何股東可以接受只有40%的回饋,而且法律上也行不通,關總確實太理想化了。
所以,亞崴的公司章程上,也只剩下和一般公司類似的6-8%的員工分紅了。
但是,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尊重專業經理人是關總創業的理念,從來沒有改變,也受到創投和後來外資的尊重,亞崴能得到外資的認同,才能將本益比大幅度的提高。
楊董確實也曾經在幾次股東大會上,公開說尊重關總的這個理念。
楊董以退為進,事後過河拆橋、毀棄承諾,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本來就是商場上的常態。
只希望楊董能在名利雙收之餘,不要忘記小股東的利益。

張大俠 提到...

hi 樓上這位朋友:

員工要分到 30% 我想公司的成長必定要很強才行,超過 30%的公司也有,像一些未上市的 IC degisn house,但是在機械類股沒看過。 10%以下比較合理,不然叫關董自己拿幾億出來,開另一家持股100%的公司,看他還願不願意分給員工 30%。另外經營權跟所有權分離這件事,也不是不能做到,亞崴對楊董來說也是本業,沒道理到嘴的肉不吞下去。接下來看著4513福裕吧...

匿名 提到...

大俠您說:...不然叫關董自己拿幾億出來,開另一家持股100%的公司,看他還願不願意分給員工 30%...

還真的讓您猜對了!

老關去年創立崴立時,只接受員工入股,我本想透過一些關係入股,雖未能如願,但也看到了一些崴立內部的文件。

在今年TOYOTA入股之前,崴立去年的實收資本額是3.78億,都是由包含老關在內的崴立員工掏錢入股的。
據說,這個3.78億資本中,有約8千萬到1億之間是老關借錢給崴立的員工,讓他們入股到崴立的。
這就占了約8000/37800=21.1% 或者 10000/37800=26.5%

而向老關借錢的員工都只寫了一張借據給老關。
我看過這張特殊的借據,有幾個特點:不用付利息,也沒有還款期限,只寫了等崴立有分紅時再還錢。(可能除了崴立股票之外,也沒有其他實質的抵押品了)
借錢的員工這樣就不用等幾年後崴立賺錢時再分紅入股,現在就先占有了崴立未來的分紅的21%-26%了。

還沒有結束,老關又再加上了一招。
老關還要求所有崴立股東簽字同意,未來崴立有賺錢分紅時,紅利中還要保留10%轉增資配股給員工。但是文件中也寫明了老關不參加分配。

21%+10%=31%(或26%+10%=36%)
這樣在創立崴立時,就達到老關二十年前4-3-3的員工3的部分了。

不過,在今年TOYOTA入股崴立40%時,崴立資本額從3.78億增加2.52億變成6.3億後,不知道有沒有調整前述的紅利的10%轉增資配股給員工的作法?這我就沒有訊息了。
如果TOYOTA也同意維持10%,則 (8000+6300)/63000=22.6% 或者 (10000+6300)/63000=25.9%
如果TOYOTA不接受,只有原股東維持10%的承諾,則 (8000+3780)/63000=18.7% 或者 (10000+3780)/63000=21.9%

無論如何,員工占有的這個18.7%~25.9%的部分,員工完全不用拿出一分錢,只需要用崴立未來賺的錢來填補的。
老關二十年前的天真想法,看來現在好像有機會真的玩起來,有意思吧。

占用版面來談這些和股市無關的事,就當作閒聊吧,請張大俠原諒。

匿名 提到...

明年預估機械業景氣會很差,就是不知道崴立能不能撐下去,還是完全轉型為TOYOTA的子公司?日商比起台商只有更狠,等到技術穩定了關董被踢出去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再賠錢的話也只好找日本人再增資,多增幾次日本股份就過半了,日本人掐著崴立的生命線,要把崴立做賺做賠都是由著他們的。

匿名 提到...

樓上這位說對了。

目前關總和崴立員工占有崴立60%股份,能控制增資的議題。
關鍵在於:關總和崴立的員工能不能堅持在自己沒有實力之前,不要增資?

亞崴殷鑑不遠,他們不至於如此白癡吧。

不過,這個行業的景氣是真的下來了。
不知道不景氣是對大廠或小廠的影響比較大?

從中部供應商得知,崴立的訂單仍然遠大於產能。
而且,崴立的6.3億資本額比起部分上市工具機廠都還多,對於一家新公司應該是很夠了。
新公司的存貨也不會太多,也不積壓太多資金。
聽說崴立的廠房也都是用租的,沒有將大量的資金積壓在固定資產上,借款少也不怕銀行抽銀根。
這可能是崴立要渡過景氣低潮的優勢吧。

張大俠 提到...

1. 剛開始看到日本人加入我很高興阿, 我直覺是 Toyota 的單子穩了(我不知道量多少),就像其他面板廠以後一定會用自己子公司的驅動 IC 一樣。

2. 關總能這樣照顧員工讓我印像深刻,沒想到他是這麼熱血的男兒,理想跟現實很難兼顧,關總把自己的利益分出去,他自己是心甘情願那就 OK。

3. 我也希望能成為崴立的股東,之前有在未上市那邊詢問,好像沒有人願意出讓。

匿名 提到...

日商Toyota看上台灣的機械產業能力,利用台灣資源做代工以擴大市占,在某篇報導有提到該日商還收購台灣機械零組件廠.

關總持有的亞崴3000多張,賣了至少2e去投資崴立,楊董入主以來關總也領了不少配息與董監酬勞,他是楊董入主亞崴的受惠者,可惜的是,當初創廠的其他元老,不敢買進自家股票,楊董又不願30%分給他們,所以創立崴立,重新再來.

亞崴有兩個戰線,一個是龍門機,生產者少,受不景氣的影響較低,所以訂單排到明年2月,一個是C型機,市場量大但生產者多,受景氣的波動大,也就是說,不景氣時以龍門機為守,在景氣好時以C型機衝量為攻.

亞崴將較小型的龍門機移往中科廠,讓產能有效調配. (lensun23)

匿名 提到...

崴立去年的實收資本額是3.78億...,也是幾個高層趁著股價在高點時慢慢賣來的,去觀察他們的賣法就知道早有預謀了。

關總很有理想,但他底下的人就沒這麼偉大了,加上關總忙設計,公司的事情管不多,所以賺大錢的永遠是幾個高官阿。

另外員工借錢入股,我接觸的人可能層級比較低,他們借的錢是要從薪水扣的,很多事情不是想像中的美好!不過崴立的生意聽說還不錯,畢竟有豐田加持啦!機械業別亂搞,不太會倒的。

其實兩邊搞來搞去,害到的只是員工。

iamwilly 提到...

請問一下張大俠,文章中崴立的基本資料是從哪裡看的到阿?請問是公開資料嗎?或是哪個付費的資料庫?

因為我常有類似的需求,可是卻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這些資料阿.... Orz

謝謝...

張大俠 提到...

用 google 找經濟部商業司,第一個連結就是了,免費資料。

匿名 提到...

引用:
[另外員工借錢入股,我接觸的人可能層級比較低,他們借的錢是要從薪水扣的]
請問你認識的層級有多低阿,應該沒有比我低吧!但是我的薪水沒被扣錢耶....
據我們所知你這種消息只有我們原公司才會說的笑話吧....

匿名 提到...

我是一個從(在亞崴十年了)亞崴投奔到崴立的小員工,有幾件事聲明
1.我也跟關總借錢了,這個事情不用想像,就是這麼美好,(沒從薪水扣半毛錢)(以後分紅在還就可以了)
2.關總的理念是以人為本(不像有些人是利字當頭),所以我心甘情願跟著他走.(我很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離開亞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