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1530 亞崴 基本面研究與問答 2007/06/21

日期 2007/06/21
Q1: 您提到中科廠C型機的產能是 100台/ 月, 而人員的訓練方面需要時間, 你們近程的計畫要把每個月的產能提昇到多少台 ? 大約要花多久的時間? 就我所知,目前你們手上的訂單有 4 ~ 6 個月,如果新廠的產能全部開出來要不了幾個月就能把單子消化完,到時侯你們找定單的速度就跟不上產能的速度,關於這個問題貴公司要怎麼加快接單的腳步?(Toyota 有跟你們 booking 產能嗎?)。
目前人員訓練持續中,至於未來每個月產出尚無法確切回答您,只是就像一般公司擴廠一樣,我們中科的產能規畫是為了滿足未來C型機3~5年的成長需求。中科的產能能開出多少,除了廠地外,技術人員的養成也是影響產能的重要因素,因培養技人力需要時間,所以短期內中科廠是無法將產能全數開出的。 TOYODA為TOYOTA之轉投資,與我們有業務往來的為TOYODA 美國銷售子公司,雙方有談到估計需求量,不過並無具體的合約。出貨以實際下單數為準。

Q2. 前陣子你們好像在談聯合採購控制器的事情:http://www.ecos.org.tw/content/application/ecos /cnt.class/index.php?cnt_id=7432 有下文嗎? 如果確實行動的話成本可以省多少 ? 還有其他節省成本的行動嗎?你們目前C 型機跟龍門機的自製率分別是多少 % ?
聯合採購這件事,公司方面並無這方面的訊息。另外公司節省成本的行動,當然有在進行,前提是在不能影響品質下進行。畢竟這會影響公司的品牌價值與客戶對品牌的認同。關於自製率,我想應先定義這裏所謂的自製率,如果是說公司內所定義的製程,那自製率就是100%(公司這邊所定義的製程就是設計跟組裝,這些製程都是由公司自己執行)。如果您說的自製率是把我們委外加工的零件都排除的話,那我們的自製率就算很低了,以這種基礎計算的自製率目前公司並沒算過。

Q3. 前陣子貴公司的研發團隊出走,在此之後,還有人"陸續"出走嗎 ? 另外,你們要怎麼 對外說明你們的研發能力還是很強?(或是從此之後就變弱了),有採取新的行動以免這種鳥事再發生嗎? 你們有把你們的 design pattern 模組化嗎 ?之前設計的元件在後來的機型能夠重覆使用嗎?
關於前一陣子的人員出走,並不僅限於研發人員,還有其他部門的人員,我想對於公司的營運一定會有影響,不過重點是要讓公司營運盡快恢復常軌,就像一個人失血,如果在身體可承受的範圍,不失為加速新陳代謝,如果超出身體可承受的範圍,當然就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公司目前營運都正常,我個人認為,只要公司營運正常,讓公司走在正向循環的軌道上,這個影響就會逐漸消失,要找優秀的人加入也不是難事,所以影響有,要我說影響有多大,我也說不上來,即使說了也未必中肯。不過我個人的一個看法是任何事只要是走在正向循環上,影響就會慢慢變小;若是走在逆向循環上,小差錯都會演變成大災難。這種鳥事我想很難說一定不會發生,就像現在員工分紅費用化實施,不也是引發一些一線廠的人事大搬風。公司能做的只是盡可能避免,因為有些是外在因素,有些是員工自身因素。 目前公司的產品都是模組化設計,且公司的設計也不是說因此就癱瘓。所以影響會有,不過倒不致因此就出不了貨。

Q4. 程泰跟亞崴在我看起來是同一間公司,如果業務上有所衝突時,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時侯利益怎麼分配?
程泰跟亞崴的產品並不相同,程泰是CNC車床、亞崴是CNC綜合加工機,應用範圍並不相同,以目前的產品來說這兩種產品非但不是競爭,還有互補效益。所以我們兩家公司有部份的代理商是相同的。(一般的代理商會賣車床與綜合加工機.磨床.臥式加工機..等,以滿足客戶一次購足)。我們與TOYODA 美國銷售子公司合作也是基於互補基礎,他原有的是臥式機種,而我們公司有的是立式機種,其間並不衝突。就像同樣是車有房車.跑車.貨車.卡車.巴士…. 等,購車人依他的需求買車。

Q5. 你們車床都固定跟福裕買嗎? 有其他供應商嗎? 比率佔多少?
我們公司並沒有向福裕買車床或向其他公司買產品,如果代理商有車床的需求我們會跟程泰拿,不過這一部份佔我們營收的比例相當低,此一部份交易在我們的財報中會有顯示。(95年約156萬,當年亞崴營收31.3億)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