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台汽電(12) update


星元的營收資料我查不到。看森霸跟星能略有成長,我剛才查了台汽電這兩年的 ROE, 都有在15%以上,不過照巴菲特的算法,我自己的平均買進價也能達到 ROE 11%,我只能安慰自己這樣已經不錯了 ...(嗯~只有巴菲特四十年平均值的一半...)

這陣子覺得之前作研究的方法應該有許多改進的空間,之前有些公司會回應未來半年或一年的營收及景氣變化,有些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客戶的單子就像變心的女朋友一去不回頭,或是其他奇奇怪怪的理由,金融海嘯這波營收營餘沒跌的大約就只有大豐電恆義台汽電這幾支(還有嗎? 有的話請補充),定存股只領股利的話一年也就是 6%~8%吧,要有15%以上要另外作波段...還是努力找其他成長股吧,有人有其更好方法嗎? 出來喝個茶吧 ...

森霸





月份 營收 月份 營收 月份 營收 累計年增 %
97/1 932,643 98/1 439,187 99/1 920,375
97/2 608,971 98/2 1,033,980 99/2 782,936
97/3 776,736 98/3 885,454 99/3 927,811
97/4 599,218 98/4 881,326 99/4 1,084,707
97/5 849,086 98/5 950,143 99/5 1,306,212
97/6 1,458,544 98/6 1,195,909 99/6 1,187,871
97/7 1,665,329 98/7 1,445,907 99/7 1,625,216
97/8 1,905,978 98/8 1,224,118 99/8 1,653,096
97/9 1,418,913 98/9 1,391,636 99/9 1,300,815 14.2
97/10 1,370,971 98/10 831,645 99/10

97/11 770,591 98/11 830,288 99/11

97/12 995,608 98/12 1,076,881 99/12

累計營收 13,352,588
3,308,764
















星能





月份 營收 月份 營收 月份 營收 累計年增 %
97/1 480,471 98/1 274,738 99/1 425,912
97/2 323,520 98/2 462,025 99/2 306,605
97/3 346,253 98/3 573,307 99/3 609,328
97/4 466,676 98/4 405,982 99/4 559,704
97/5 517,245 98/5 555,012 99/5 702,639
97/6 726,188 98/6 508,144 99/6 623,184
97/7 775,318 98/7 709,444 99/7 814,216
97/8 891,881 98/8 771,753 99/8 836,638
97/9 670,086 98/9 881,549 99/9 663,439 9.05
97/10 576,143 98/10 260,542 99/10

97/11 414,064 98/11 510,963 99/11

97/12 556,898 98/12 261,435 99/12

累計營收 5,751,137
1,254,027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台汽電 (11) 除權息後

用十年的角度來看

台汽電(8926)之股利政策單位:元

年度 現金股利 盈餘配股 公積配股 股票股利 合計 員工配股率% 累積股數 現金股利
98 1 0.4 0 0.4 1.4 0 1612.89 1550.85
97 1.2 0 0 0 1.2 0 1550.85 1861.02
96 0.4 0.55 0.05 0.6 1 0.3 1550.85 585.23
95 0.49 0.49 0 0.49 0.99 0.32 1463.07 689.44
94 0.99 0 0 0 0.99 0 1394.12 1379.56
93 1.29 0 0 0 1.29 0 1394.12 1795.56
92 0.2 0.78 0 0.78 0.98 0.3 1394.12 252.99
91 1 0 0 0 1 0 1292.93 1292.93
90 0.4 1.2 0 1.2 1.6 0.34 1292.93 461.76
89 0.3 1.1 0 1.1 1.4 0.23 1154.4 312
88 0.2 0.4 0 0.4 0.6 0.12 1040 200







1000

收盤價 成本 現金股利合計 股價市值合計 現金加股票 報酬率 年複合報酬率


17.35 12 10381.33 27983.57 38364.9 3.2 0.11



臺塑(1301)之股利政策單位:元

年度 現金股利 盈餘配股 公積配股 股票股利 合計 員工配股率% 累積股數 現金股利
98 4 0 0 0 4 0 1731.66 6926.63
97 1.8 0.7 0 0.7 2.5 0 1731.66 2913.07
96 6.7 0 0 0 6.7 0 1618.37 10843.09
95 4.4 0 0 0 4.4 0 1618.37 7120.84
94 4.1 0.3 0 0.3 4.4 0 1618.37 6442.06
93 3.6 0.9 0 0.9 4.5 0 1571.24 5189.4
92 1.8 0.3 0.3 0.6 2.4 0 1441.5 2447.83
91 1.2 0.3 0.3 0.6 1.8 0 1359.91 1539.52
90 0.7 0.7 0 0.7 1.4 0 1282.93 839.3
89 1 0.7 0.3 1 2 0 1199 1090
88 0.9 0.6 0.3 0.9 1.8 0 1090 900







1000

收盤價 成本 現金股利合計 股價市值合計 現金加股票 報酬率 年複合報酬率


69 50 46251.75 119484.42 165736.17 3.31 0.11












台汽電及台塑的成本都是假設的,成本各位自行代入,台塑用成本50下去算是相對高點, 再等個一年多,可以看到40塊以下的台塑。之前說希望菲律賓電廠不要賠錢是違心之論,我對這個部份期望很高,其他的研究報告有寫要投資5.4 億美金,算是170億台幣,台汽電股本52億,這樣算起來大約是要投資 eps 30塊下去, 財務槓桿很大, 因此菲律賓電廠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菲律賓電廠會賺錢嗎?我問不出來,自己也調察不出來, 只是就隱約相信台汽電的經營團隊。如果有人因為看完我的 blog 而去買這支,請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看雜誌的方法

  以前會留一些過期的雜誌,隔二三年再看看當初寫得是否正確,比如說博達事件:

1991年    博達創立
1999年10月 天下雜誌221期:「-眼光也是一種創業能力」
溫柔嫻靜,笑起來靦腆中帶著些許稚氣,帶領的博達,在《天下雜誌》一九九六年一千大企業調查中,還不見蹤影,一九九七年擠入九三三名,今年卻剽悍地躍升到第四九一名,營業額即將突破三十億台幣。博達生產的「砷化鎵微波元件磊晶片」(無線通訊設備的關鍵材料),明年產量將成為世界第一大。

大學唸法文的她,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半工半讀取得經濟學碩士。沒有背景,白手創業,從四個人的小貿易公司開始。如今,才四十歲,即將成為台灣第一位上市科技公司的女性董事長。

其實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事業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擁有知識和技術,更要有獨到的眼光、能夠組織人才,來達到創新的目的。沒有科技背景的靠著冷靜的腦和溫婉的女性特質,替這個時代的精神寫下註腳。「她嗅得出最新的趨勢,看得到未來,」博達電腦事業處總經理謝世芳認為,這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1999年12月18日 博達以每股85.5元掛牌上市
2000年1月2日 今周刊第161期:「無線手機點燃此波景氣熱潮」

由於無線手機的熱賣,國內生產高頻砷化鎵磊晶片 IC 的廠商,未來三至五年的成長空間將非常大,包括生產砷化鎵上游磊晶片的博達科技,以及生產砷化鎵晶片代工的宏捷、全訊尖端等公司,在全球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這些在過去兩三年投資的台灣廠商,未來將深具成長潛力。

2000年2月27日 今周刊/老謝開講:「通訊概念股已成市場主流」

其實被動元件股的飆漲只是今年眾多通訊零組件股票飆漲的範例之一,今年股價漲幅可觀的還包括生產砷化鎵微波磊晶片的博達科技。博達生產的砷化鎵微波磊晶片具備高頻、低耗電量、高電子遷移率等優點,可用於無線、通訊衛星等,博達與日本住友電工合作,以MBE 製程生產, 簽有五年合約,也與日本的 ASEC合作生產 MOCVD,博達的砷化鎵生產比重可由一成提升為兩成,產值為五億元,單是這個消息就使得去年 EPS 僅二‧七五元的博達科技, 股價一口氣飆上了二七九元。

2000年3月19日  今周刊第171期:「砷化鎵磊晶片真有這麼容易嗎?
-博達、全新都想作世界第ㄧ」

看到博達股價衝到三百多元,未上市的全新也有兩百多元的行情,很多人不禁要問,博達與全新所做的砷化鎵磊晶片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把博達與全新的身價捧得這麼高?而知道磊晶片的專業人士也不禁懷疑,連美國國防部都做不好的磊晶片,憑台灣的技術,真的能連連獲得世界大廠的訂單,機台連續運作三年都做不完?

2000年4月    博達股價飆漲至368元,登上股王寶座

2000年10月9日  商業周刊672期:「新經濟富豪大崛起」

這次多位新入榜者,都具有通訊色彩,譬如博達科技董事長第四十名)。博達是全球通訊元件(砷化鎵磊晶片)大廠,上市沒多久,它的股價就一度飆到近四百元,比台積電還威風。

2000年10月16日  商業周刊673期:「-通訊業最有錢的女人」

2001年2月11日  今周刊第217期:「會跳舞、會燒菜的女強人-

2001年   博達現金增資募集16.25億元

2001年6月     博達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募集35億元

2001年8月9日   東森ETtoday企業名人寫真:致力站上國際舞台

2002年4月8日   商業周刊750期:「Kitty貓牽出、林華德的戀情」

2002年6月3日   商業周刊758期:「我在開刀之後才想到結婚」

2002年12月16日 今周刊第312期:「可轉債是不景氣時的投資瑰寶」

此外,投資可轉債必須注意的財務指標(見附表二),因為財務狀況佳的公司不易倒帳,從表中不難發現如「奇力一」、「博達一」、「華經一」、「致茂一」等財務結構相當不錯,尤其是償債能力指標「速動比率」都達一五○%以上,安全性相當高,值得留意。

根據可轉債發行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發行公司得自集中市場買回自家的可轉債。因此發行公司常自行從市場買回這些超值的可轉債,投資人只要從季報中「資產負債表」之長期負債欄應付公司債金額的變化,來判斷公司是否已逢低介入,目前「博達一」、「仲琦一」、「力山一」等,公司就有從市場買回的情況,跟著買進就更無風險之虞了。

2003年1月15日  天下雜誌627期:「-華爾街模式創業高科技」

2003年5月12日  今周刊第333期:「電子業微利化 二線公司虧損難逃」

2003年8月    副總統呂秀蓮接見包括在內的科技界女企業家

2003年10月    經濟日報:「 理性感性兼具 創造白光傳奇」

2003年10月 博達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五千萬美元

2004年2月16日  今周刊第373期:「自結數出爐,成長、轉機股出列」

2004年6月15日  博達宣告因無法償還六月十七日到期之公司債29.8億,決 定向士林地方法院聲請重整。

2004年6月17日  證交所將博達列為全額交割股

2004年12月12日 遭判刑14年,併科罰金壹億八千萬元。

=============================================================

  一直到 2004/06/15 博達公司債還不出來,這場戲才算告一段落,之後各雜誌就開始扒葉素菲的糞,找出他在比利時拿到碩士學位是假的,公司的營收是硬塞貨給海外子公司孫公司。而砷化鎵的部份其實博達講得沒錯,3G 的通信器材確實有這個需求,但這個需求大約晚了十年才到。這裡可以看到,商業雜誌有時不查證,常常在作造神運動,我也必須承認葉素菲的學歷我沒有能力查證,塞貨的事情大約可以看出不正常的現像。

  葉素菲是過去式,要作功課的話還有很多可以做,如太陽能,XX概念股,或是你自己感到有興趣的題材。現在很方便,只要到國家圖書館的期刊室,輸入關鍵字,就可以找到所有文章。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6184 大豐電 (08) 閒聊


  前幾天有個消息提到:

有線電視跨區經營 業者看法不一

(中央社2010年4月2日綜合報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完成「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打破區域獨佔,業者可跨區經營。部分系統業者持正面態度,但也有業者憂心重蹈開放有線電視時,多家爭奪市場亂象。

NCC今天召開有廣法修法說明會,副主委陳正倉指出,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有51個經營區,60家系統業者,業者無法跨區經營,形成「區域性的獨占」局面,沒有競爭,價格、品質較受質疑;取消限制後,業者可以在自由競爭下跨區經營,同時可讓新進業者加入經營。

台北縣的有線電視收視戶共100萬餘戶,12家系統業者中,多數已併入凱擘、中嘉等多系統經營業者(Multi-System Operator,MSO),剩下板橋區的大豐有線、台灣數位寬頻、三重天外天等3家系統業者獨立經營。

  另一則新聞提到:

《有線廣播電視法》十七年來首度大規模修正,將許可系統業者跨區經營,全國可能從目前的五十一個經營區、六十三家業者,變成一個經營區、三家業者,草案即將在公聽會後,預計下個月送行政院審查。

依照這個草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想要完成的系統數位化,未必能夠快速進行;長期來看,用戶的使用費會增加;音像節目品質不容易提升;通訊速度與品質的改善,難以在最大效益的前提下,顯著變化。

目前有線電視有五大系統經營者,加上「獨立」系統台,可算成六大。在轉成三大的過程,業者可能採取的方式有二,一是購買或交叉滲透與兼併,二是重複在相同地區建置基礎線路,二者都必然增加業者成本,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該成本必然轉嫁用戶,方式是業者擴大後更有政治遊說力量,屆時假借自由定價之名,取消定費上限並非難以想像,一九九六年以後的美國事例,殷鑑不遠。雖然短期操作的景象,仍舊可能出現業者為了搶用戶,以降價、甚至接近掠奪性定價的方式,讓用戶得到眼前蠅頭小利的甜頭。

防止前述情景的不二法門,在於法案要能提供誘因,消極則使大業者於兼併過程時,不會出現不當的效應,如論者所說,對某些用戶「刮脂」(cream skimming),對另一些用戶不提供普及服務等。積極地說則要減少兼併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從中可將效率之得不由業者獨攬,消費者從中亦可分取應有的利益(較佳的節目、較低的收費)。

=====================================

1. 法案還在起草階段,等真正條文出來在檢視。

2. 引用第二篇新聞的看法,若法案真的通過,也可以慢慢等,看看是中嘉還是凱擘要來搶,如果要用併購的方式,就看溢價多少%,這部份就交給大豐電的經營團隊去處理;如果真的要打戰一戶一戶拼,還是一樣看收視戶數就好,高畫質的 Discovery 和 HBO 大豐電也有,這個部份我覺得沒差那麼多。  

   3. 現在台灣大已經併了凱擘,富邦等於有了頻道,系統台;就等於上下游垂直整合完成,非常可怕。

  4. 現階段我還是覺得中華電信很強,因為新大樓即將落成時,他們都會去跟管委會接洽說要不要在社區弄 FTTX, 也就"最後一哩"的建設工作持昇級中,反觀老是在抱怨的富邦集團目前也沒什麼進展;就算是下一代的 4G系統LTE 的傳輸速度也不足支援現有的有線電視。

  5. 要領股利我還是會選這支,關心收視戶就好;如果長輩擔心的話,就改買中碳或台塑吧。